《体育》教学大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17浏览次数:680

课程代码
制订人
制订日期
修订人
修订日期
审定人(组)
审定日期
000010A
谈皖宁
2012.7.1
孙志
2012.8.30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2.9.8

体育》教学大纲
学    分:3.5
学    时:108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 课程定位
1. 课程性质
《体育》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公共基础平台课程。本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训练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2. 课程作用
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所需的职业体能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课程任务
《体育》是把身体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劳动技能教育、心智开发等寓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 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理念
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为基础,倡导兴趣学习,提升体育素养服务不同专业
2. 课程设计思路
模块与平台相结合
模块:理论与实践
实践:
1)运动技能平台
针对青年大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身体素质锻炼要求开发设计的体育课程,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及运动兴趣需要为目的,主要以教授运动技术为手段。
2)职业体能平台
针对我院毕业生主要从职岗位工作性质开发的体育课程,经过行业调查,企业用人单位、学院专业负责人共同制定了课程类型与标准。
三、 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运动特点;锻炼价值;正确的健康观;运动欣赏。
2.懂得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竞赛组织
3.理解运动技术、战术;实际运用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4.了解与运动、职业有关的损伤产生原因及保健知识。
(二)能力目标:
1.能根据掌握的基本知识,制订简便的运动处方。
2.熟悉运动规则与裁判方法,能组织基层比赛。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3.掌握基本技术,能在运动实践中运用。
4.掌握发展专项素质的手段与运用。
5.正确处理运动损伤和职业疾病。
(三)职业素质目标:
1.职业体能素养课:应对专业需要,能独立成课的利用身体练习为主的课程。如形体、安全防范等。
2.从业体能素质课:依据学生从业后职业特点,以某些素质训练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课程。
四、 课程内容
1. 内容选取
  《体育》课主要通过运动技能、身体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理论教学,实现课程目标。选项课的主要内容设置:球类、武术、形体操等。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学生的适应能力,保健身体能力,体验休闲体育运动。理论教学主要发展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拓展性知识学习。
2. 内容组织与安排
1)体育课开设类型、内容及学期设置

序 号
类 型
学  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1
统一课
 
 
 
2
选项课
 

 

序 号
类 型
主要教学内容(目前开设)
1
统一课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
2
选项课
篮球、排球、足球、网球、垒球、武术、形体操、
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器械健身

 
2)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教材两章
4
理论
教材两章
4
实践
素质
 
20
 
实践
球类
20
太极拳
传统体育
体质测试
舞、操
 
素质
其他
考核、机动
6
其他
考核、机动
6
合计
 
30
合计
 
30

 

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类别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
教材两章
4
理论
教材1章
2
实践
球类
20
实践
球类
14
传统体育
传统体育
舞、操
舞、操
素质
素质
其他
考核、机动
6
其他
考核、机动
2
合计
 
30
合计
 
18

 
3)教学模块、学习情景设置
通用体育模块
 

模块
教学内容
知识点
能力点
素质点
通用体育
球类
篮球
排球
足球
羽毛球
乒乓球
网球
垒球
毽球
1.掌握各项目的基本技、战术知识
2.篮球临场裁判学习与运用
1.提高奔跑、跳跃、灵敏、反应、能力等
2.提高抗压、抗挫能力
1.培养公平竞争、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2.培养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4.培养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道德品质
5.培养自我牺牲精神
体操类
形体操
健美操
瑜伽
交际舞
掌握各个项目的基本知识(成套动作)
1.提高肢体的控制能力与协调能力
2.塑造良好的体型
提高身体柔韧能力等
3培养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1.培养良好的气质
2.树立一定的审美观
3.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高雅情操
4.具备一定的文化品位
5.注重对心灵的塑造

 
职业类型体育模块
 

模块
子模块
对应专业
职业特点
易患职业病
肌肉群练习与放松
操作
广告设计与制作
装潢艺术设计
影视动画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长时间伏案、脑力劳动为主,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能力
屏幕脸、鼠标手、键盘腕、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
手指、手腕、前臂、肩颈等部位的力量练习,椅子操,按摩
应用电子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
现代美容
长时间的重复同一动作,主要以体力劳动为主,需要较强的身体灵活、协调及反应能力
局部肌肉易劳损、同时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
小腿肌肉练习,三角肌练习,放松操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
城市园林
环境检测与工程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
长时间大强度的工作,需具备较强的本体感知能力、判断力
局部肌肉劳损、关节炎
大腿、臀部肌肉练习、腰腹力量练习
工程造价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电视节目制作
会计
伏案工作、脑力劳动为主,需要较强的团队精神
颈椎病、肩周炎
颈部、肩部肌肉练习,腰部肌肉练习,椅子操,按摩
社交
商务英语
物流管理
国际贸易实务
化妆品应用
较为频繁的社会交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形体姿态与气质
电话肘、强迫症
全身肌肉协调发展,放松操

 
五、 实施建议
1. 教材选用与编写
《体育与健康教程》一书,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8。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项目多、理论广、技能形成渐进性、学生流动性大、教学易受外界干扰的特点。学生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差异也较大。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掌握动作,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断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关键。为此我们一直注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注重教与学的紧密结合在大量运用、借鉴启发、互动、直观、激励等传统经典教学法基础上,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已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差异性 层次化”相结合教学策略体育教学实践性强,教学对象差异性明显,表现出不同层次。虽然实施选项课教学后,学生的兴趣相同,但如果在教学中按常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实际教学中采用了差异教学法,依据学生兴趣差异,开设了不同运动项目的选项课教学,按学生专业性质的不同,设计了不同的职业体能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差异很大,在课内采用分层教学(按技术水平高低分成AB两个层次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学生在此基础上也可以得到不断提高。
 
 
2)“整合性”教学策略。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基础是学生对单个运动技术的掌握,但体育运动技术不是以孤立的形式出现,单个动作的掌握也不能证明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掌握系列的动作组合,以及将所掌握的动作系列在运动规则范围内与他人或自然因素的结合下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使学生掌握单个核心运动技术,并以此动作为起点,通过组合技术,竞赛规则、裁判法学习,最终利用组织教学比赛等,推动这个圆向前滚动,形成实际体育技能。
 
3)“职业情景”教学策略。体育本身具有情景化教学特点,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教学方法、组织手段上都应体现与专业特点结合。在教学实际中,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体育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模拟职业场景(如英语解说比赛,在防身术教学中,模拟可能发生的现场)。提高体育教学与专业培养的关联度与教学的实效性。
4)“互补”教学策略。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运动技术是课外体育锻炼的驱动力。同样,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带回课内,在教师指导下得到解决。问题的解决,又为学生树立了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将逐步在网站上开辟了网络课堂,并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举行时,设置专栏,及时转播、收看比赛、讲评比赛,同时,将学院的比赛安排在大赛前面,这些举措,将促进我们的体育教学。
在考核上,加大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过程态度的考核力度,弱化竞技考核内容。使考核真实的反映学生在校期间体育能力的增量情况。
3. 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教学网站:建设体育网站主要涵盖部门概况、课程建设、科学研究、运动竞赛、群体活动、体质测试等。
4. 训练安排
建立校级运动队,进行定期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相关竞赛。
六、 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性质:考查
考核方式:期末考核
评分方式:百分制
第一学期运动技术占40%,身体素质占30%,平时成绩占30%;第二、三、四学期运动技术占30%,专项素质10%,职业体能10%:依据专业大类(生产操作型、服务管理型)设置不同专业素质;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评分主要依据上课考勤10%,课外完成任务的情况20%(参与班级、院系、学校以及对外等组织的体育活动)。
2. 考核内容
考核的内容(运动技术的掌握/身体素质(专项素质)评定/平时成绩)。
3. 实施办法
具体的考核办法:
1) 考勤
2) 技术动作演示
3) 器械操作
4) 作业
4. 成绩评定
学生身体素质权重学期分配表
 

 
一年级
二年级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1000米(男)/800米(女)
15
 
10
 
实心球(男、女)
 
10
 
10
50米(男、女)
 
10
 
10
立定跳远(男、女)
15
 
10
 
专项素质
 
10
10
10
占总成绩(%)
30
30
30
30

 
七、 其他说明
1.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学的依据,不得随意改动。
2.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掌握教材内容,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在执行大纲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进度认真备课。
4.选项课教学大纲依据本大纲单独制定。